香港弘立書院設分子生物實驗室,中學生科研成果邁國際(二)

2022-06-15 13:05发布

香港弘立書院設分子生物實驗室,中學生科研成果邁國際(二)

香港弘立書院設分子生物實驗室,中學生科研成果邁國際(二)

1条回答
花开似花落
2022-06-15 15:25 .采纳回答

香港弘立書院設分子生物實驗室,中學生科研成果邁國際(二)   小四開始學用培養皿

  采用IB(國際文憑項目)課程的弘立書院,於2013年已透過獨立資助的「書院計劃」,讓學生參與進階科學教育,其中包括分子生物及生物有機化學的課堂;當時因校內未建成「分子生物實驗室」,學生會在暑假或課餘時到合作的大學使用實驗室。弘立的「分子生物實驗室」啟用後,學生可以在內進行微生物、基因等相關研究。梁志清指出,學生先在小學的四、五年級開始,在課室做瓊脂藝術(AgarArt),即在科學實驗常用的瓊脂培養皿(agarplate)上用細菌來「繪畫」,熟習後,到七至八年級可參加分子生物技術聯課活動。踏入高中後,九至十二年級的學生便會在教授及科研人員的指導下,進行STEM相關的個人研究項目。

  「現在的小朋友學習模式已很不同,他們是learningexponentially(倍數增長式學習)。」傳統規定每學年進度的線性式課程,或會讓學生感覺枯燥。「你知不知道為何現在學生覺得上課很沉悶?因為他們的腦袋轉得很快,我們以為他們學不到,其實是他們學得快過我們。」梁志清強調:「現在的教育制度,要更積極地跟得上年輕人。」

  記者體驗課:科學實驗基本功

  研究實驗為本的科學教育,由「落手落腳」做起。學校為傳媒提供一節實驗室體驗課程,讓記者親身學習做科研的「基本功」——使用移液器(pipette)。我們抽取加入生理鹽水稀釋的泥土細菌樣品溶液,轉移到瓊脂培養皿作細菌培植。「別少看這基本步驟,單是手執移液器的手勢,已經有許多技巧要苦練。」梁志清笑指記者初執移液器的手勢,暫時隻得C-,「我當年也隻是D級。」他笑說。

  肯學比知道重要

  研究實驗為本的科學教育,中學生真的做得到嗎?梁志清認為:「學生不是懂得所有知識,但他們可以學。隻要願意去學,肯定較他們知道多少重要。」他坦言,這種教育觀念是革命性的,亦是必須要推動的:「我從港大退休,來中學幫忙(推動科學課程),是因為我發覺年輕人到大學時已失去創意。若不在中學時吸引他們去創意學習,我們會錯失瞭我們的youngmind(年輕人的頭腦)。」


  文中部分素材與圖片來源於網絡,侵權請聯系刪除。

  申請香港國際學校,歡迎電話或微信咨詢歐陽老師:


一周热门 更多>

相关问答